写在前面:
实验室中,除了仪器和试剂以外,最常接触的就是质控品和校准品了,那么这两个物质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吗?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问题,看看是不是你要的答案。

PART01:什么是质控品?什么是校准品?
★质控品:用于体外诊断的质量控制物质(定值和非定值),是一种旨在用于医学检测系统中使用的物质、材料等,其目的是评价或验证测量精密度或由于试剂或分析仪器的变化异常导致的分析偏差等,用于能力验证、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等。
★校准品:其值在一个校准函数中用作独立变量的参加物质。应具有定值和已知的测量不确定度,其目的应是校准某一测量系统,从而建立此系统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
★司南说:看到上面的定义,其实这篇文章就算结束了,校准品是用来校准某一系统的,其是量值溯源在您的检验系统的“具体体现”,也就是把您的仪器测定的结果“连系”到量值溯源链上,这也就是说临床检验的结果是通过校准品的连接到溯源链上的(其中内容理解起来很复杂,可以参看其他文章),而质控品是低于校准品而用于实验室中质量控制的物质,且很多质控品都不是定制质控品或者仅仅是精密度质控品。

PART02:质控品和校准品的区别
★定义不同:具体定义参看PART01。
★应用不同:校准品用于校准检测系统,其量值溯源性至关重要;质控品主要用于测量精密度的检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更强调其均匀性和稳定性。
★是否需要溯源性文件不同:质控品一般不需要溯源性文件,而校准品如已有相应的国家或国际标准品的项目,则企业内部标准品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标准品;如无国家或国际标准品,企业参考品的制备应有规范的质量控制程序。

PART03:关于质控品和校准品的一些问题
★校准品是定值的,质控品可能不是定值的:查看校准品和质控品说明书可以看到,校准品针对某一个仪器系统是一个定值(这也是量值溯源传递的基础),而质控品针对不同的检测系统基本上都是一个区间的,在这个区间内按照实验室自己的SOP制定符合自己实验室的控制范围(控图)。
★质控品不能替代校准品:有很多时候校准品没有了或者校准品太贵了,那么质控品也是“定值”的,是不是可以用质控品替代校准品去校准系统呢?这个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常用的室内质控品指的是精密度质控品,不提供准确性依据,可以具有赋值,也可以不具有赋值,其出厂时是不要求测量不确定度,是不具备溯源性传递的特征的,使用室内质控品的目的是用于监测检测系统是否有问题的。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绝对不可以用质控品代替校准品。
★校准品不建议代替质控品:校准品的赋值比质控品要准确的多,使用校准品校准系统后,再用校准品去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这相对于系统就是连续测定两次同样的物质,这样就会得到几乎相同的响应值(曲线相同),对于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就相对逊色一些,另外对于室内质控品选择一般最低两个水平,而校准品的“检测值”的选择标准与质控品选择“测定值”的选择标准不同,不会出现两个/多个在医学决定水平或者参考区间附近的不同的“校准值”,此外还有一个就是成本的问题。因此,不建议用校准品代替质控品。

司南说:对于校准品和质控品,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物质,不要相互混淆,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其他就不多说了,最后还是那句话,对于检验而言细节决定成败,检以求真,验以正德!
说明:由于笔者知识储备有限、经验有限,本文主要是整理以往的资料与实际应用中的经验,仅供交流、学习与分享使用,原版版权归原作者所用,内容不作为临床诊疗依据,如有错误请私信笔者,非商业用途,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与交流,如有侵权请与笔者联系进行删除操作,谢谢!
参考文献:
1.尚红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操作规范(第四版)
2.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物)、质控品(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